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直接面向城乡社区居民,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威海市卫生健康委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全市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持续优化,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有效增强,村卫生室诊疗环境明显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显著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山东省政府《山东政务信息》连续两期刊发推广威海市相关经验和做法,威海作为3个地市之一在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进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在去年改造提升276处村卫生室的基础上,今年再改造提升村卫生室450处,并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加快实现“五有三提升”(有观察诊查床、有智慧随访设备、有康复理疗设备、有必要的检查设备、有卫生厕所和冷暖空调,实现服务能力提升、诊疗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提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强化设施设备配备等方式,今年全市已投入725万元,已完成改造384处(占比85.3%),新改扩建面积600余平房米,配备设备3800余台(件),改建卫生厕所83处,村卫生室诊疗环境进一步改善,威海市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率、一体化管理率均达到100%,位居全省首位。
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今年遴选73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急诊急救和管理能力培训,选派4名基层全科医师赴成都、深圳等地进行跟班学习。实施“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项目,引进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孙付军教授“六经学术体系”,建设1处市级研究中心、4处传承推广中心、5处传承工作室和22处基层推广站,培养传承人39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实用技能、中西医适宜技术等内容为重点,继续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培训全覆盖行动,累计开展培训630余场次,惠及乡村医生2400余人次。
自2018年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荣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深化县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纳入全市深化改革重大事项,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提能力”为核心,积极寻标对标,多次赴国内改革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汇集先进经验,先后制定了《荣成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今年,成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推进机制负责人由市委书记兼任,下设推进机制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医疗质控中心、人力资源中心、财务资产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信息数据中心和慢病一体化管理中心“一办六中心”,实现县域医共体内人事、财务、资产统一或统筹管理;在威海市率先成立市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市领导兼任,从全市层面统筹关键部门,破解医改难题;成立荣成市紧密型医共体党委,医共体党委书记由卫健局主要负责担任,形成“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机制、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紧密型医共体党委”三级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地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优化整合,实现学科融合发展,医疗资源有序共享。学科融合上,2021年,在威海市域内率先启动县域内妇产儿学科整合,将荣成市中医院、人民医院妇、产、儿科等学科整合至妇幼保健院一体化管理,整合后全部获评省市级重点专科。资源共享上,2023年,在省内率先打造心电、影像、检验、病理、中药配送、消毒供应六大医疗共享中心,实现资源共享、降本增效,自运行以来,工作效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倍,节省外流资金200万元,共享中心建设经验被省卫健委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逆转区域内就医外流逐年增长的趋势,荣成市卫生健康局以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为枢纽,系统分析群众就医习惯,以外流最多的病种及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一体化管理为抓手,探索建立慢病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转会诊服务体系。成立荣成市转诊管理中心,负责全市转会诊调度、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片区牵头医院分别成立转会诊服务中心,具体为患者提供分级诊疗各环节的服务工作,畅通医共体内、医共体间、域外转诊“三条通道”,确保患者在转诊过程中实现无缝衔接。自去年12月份运行以来,已完成上下转诊2300余人次。
立足基层发展实际,按照“做大做强一类、做特做优二类、扶持带动三类”的总体原则,将全市25处基层医疗机构按照“一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型)、二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型)、三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保障型)”进行分类优化,今年8月,荣成市获评全省首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县。创新“五师(员)融合”家医签约服务新模式,对“四高”患者实行精准健康服务,相关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推广,截至目前,管理高血压患者7.9万人、糖尿病患者2.8万人、高血脂患者2.6万人。